预测美国输赢 非明智与否的绝对判断
发布日期:2025-02-05 14:46 点击次数:68
本文首次发布于“灼识新维度”,经作者罗马主义授权进行推送。
布林肯卸任之际,回想起在阿拉斯加的中美2+2会谈,中方官员的回应出乎美国意料,令他大为不悦。随后,他发表了一番寓意深刻且略带威胁的言论:“美国总统拜登曾告诫中国领导人,切勿在任何时候押注美国会失败,这显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这句话暗含锋芒且意蕴深远,听起来仿佛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没错,作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美国怎会轻易言败?正因如此,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道出此言时,他的语气中必然满含自信。
然而历史往往充满了奇妙的巧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并非首位满怀自信地道出此言之人。早在五个世纪前,人类史上的首个超级大国——日不落帝国西班牙的国王菲利普二世,亦曾用相同的言辞,向当时欧洲被视为异端的、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发出过警告。
菲利普二世
谈及西班牙今日,或许多数人仅知其斗牛士与探戈舞的盛名,而忽略了它往昔的辉煌。但实际上,西班牙曾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国度。
就在郑和轰轰烈烈地完成七次下西洋壮举的数十年后,阿拉贡的王子费尔南多与卡斯蒂利亚的女王伊莎贝拉这对夫妇,方才实现了伊比利亚半岛的统一。
他们铲除了欧洲大陆上残留的最后一处穆斯林领地——格拉纳达王国,使西班牙作为一个崭露头角的政治实体,步入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之中。
倘若你认为美国的创立满载着传奇色彩与荣耀,令你心生崇敬,那么相较于西班牙的诞生,美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黯然失色,自愧不如。
西班牙不仅铸就了人类历史上首个名副其实的日不落世界帝国,还引领人类文明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
当意大利的哥伦布,四处受挫,被人误认为是骗子之时,他踏入了塞维利亚的西班牙王宫。彼时,伊莎贝拉女王新掌政权,她独具慧眼,一眼便认出了这位英雄,毫不犹豫地典当了自己王冠上的璀璨宝石,以资助他的探险壮举。这需要怎样的气魄与远见啊!新生的西班牙,正是如此洋溢着勃勃的激情与梦想。
自此,欧洲掀开了大航海时代的新篇章,极大地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步伐。
接下来就是西班牙的神话时代。
1520年,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科尔特斯,带领508名士兵、16匹战马、32名弩手、13名火枪手以及14门大炮,成功征服了拥有三百多万民众的阿兹特克帝国,该帝国现今所在地为墨西哥。
1521年,西班牙的君主查理五世给予了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许可,让他的环球航行计划得以实现,这一行动再次书写了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不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还有力地验证了地球确实为球形。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计划
1532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带领177名士兵及62匹战马,再次攻克了拥有上千万民众的印加帝国,其所在地即今日之秘鲁。
1565年,菲律宾被西班牙人完全占据,他们随后与当时东方最为富庶的明朝展开了更为紧密的贸易往来,这标志着全球化时代的序幕正式拉开。
此刻的西班牙,不仅掌控着,自当今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畔直至阿根廷的火地岛,横跨大半个南北美洲的广袤地域,而且还据有亚洲的菲律宾群岛,以及北非诸多港口。
西班牙帝国版图,总面积超过二千万平方公里
在欧陆之上,财富颇丰的荷兰与比利时的大片区域,均隶属于西班牙国王的直接统治之下。
意大利与德意志的众多诸侯,同样紧跟西班牙的步伐,其影响之深远、疆域之辽阔,绝非当今美国所能媲美。
西班牙主导神圣罗马帝国时的欧洲疆域
不仅如此,西班牙在军事领域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525年4月26日,于意大利米兰爆发的帕维亚战役中,神圣罗马帝国君主、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战胜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将其国王俘获,迫使法国自此退出了对意大利的竞争。
没过多久,西班牙人着手推行军事变革,孕育出了具有里程碑式的西班牙大方阵,自此奠定了西班牙在陆地上的霸主地位。
1571年,由西班牙领衔的欧洲联军舰队,派遣了超过240艘战舰及六万余名战士,在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庶出兄弟唐·胡安的统帅下,于希腊的勒班陀海角,战胜了由奥斯曼帝国的阿里·巴夏所率领的250艘战舰及八万名士兵。
在这场战役中,由西班牙人统领的联合舰队,成功将敌方230艘战舰击沉海底,致使敌方总指挥官阿里·巴夏及三万名穆斯林战士丧生,还俘虏了整整8000人,这使得西班牙再度确立了自己在海上的无上霸主地位。
西班牙昔日的军事强盛,远超当今之美国。
至于经济层面,西班牙与当下的美国相似,均扮演着世界货币供应者的角色。
正如现代人常言,美国深受上帝垂青,类似地,在五个世纪前,西班牙无疑得到了上帝极大的眷顾。
一五四五年,西班牙探险者在现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地域,发掘了举世闻名的波托西银矿,这是一座近乎满蕴白银的巍峨矿脉,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为西班牙贡献了多达1.6万吨的白银资源。
大量的白银通过菲律宾与明朝之间的贸易涌入中国,促使中国正式迈入了以白银为主导货币的新纪元。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班牙人引入的白银资源。
昔日的西班牙人,不仅地域辽阔,军力强盛,财富丰厚,更是整个欧洲的舆论导向者,正义的捍卫者。
正如当今美国人自诩为要构筑“山巅之城”,昔日的西班牙人也矢志成为上帝最为虔诚的仆从。
于彼时,天主教无异于今日之民主制度,乃是欧洲社会广泛认同的普遍价值,而初露锋芒的新教,则不折不扣地被视作异端。
西班牙人身为天主教最虔诚的捍卫者,掌握着声名显赫的宗教裁判所,于彼时享有无可匹敌的权威,正如现今的美国,同样是那个时代“文明”世界的指引明灯。
至于那个勇于挑战西班牙的英国,自百年战争落败以来,其势力便已退缩回英伦三岛之内。此后,国内战乱频仍,烽火连天,国家日渐衰弱,最终沦为了欧洲的一个边缘小国。
亨利八世发动的宗教改革,紧接着玛丽都铎试图恢复天主教统治,这一系列运动接连不断,使英国人疲惫不堪,国内动荡不安。待到安妮·博林——那位被亨利八世处决的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王即位之时,英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在这一时期,欧洲的诸多封建王国为了维系自身存在,纷纷转向采纳中央集权制度,这一转变要求他们构建以雇佣军为核心的武装力量,从而导致国王们的财政压力骤然加剧。与此同时,西班牙人引进的巨额白银所引发的通货膨胀现象,无疑给这些封建王国的财政状况增添了更多重负。
尽管亨利八世掠夺了教会的财富,然而在他去世之际,仍旧背负着75,000英镑的庞大债务。其幼子爱德华六世,因皇位根基未稳,不得不四处筹借资金,每年需支付的利息竟高达4万英镑。
而他的长女玛丽都铎,即众人皆知的血腥玛丽,遗留下了高达25万英镑的债务。伊丽莎白继位不久后,同样累积了40万英镑的债务。
玛丽都铎
面对年收入仅仅维持在15万英镑,峰值也未超过60万英镑,且连年财政亏损的窘境,英国王室已近乎破产的边缘。伊丽莎白女王甚至一度陷入困境,不得不依靠出售王室地产来艰难支撑日常开销。
因此,在这种情境之下,英国人乐于尝试任何能够带来收益的方法。
伊丽莎白究竟为何敢于冒如此天下之大不韪,资助德雷克袭击西班牙船队?莫非是境遇困顿到了极点,别无他法?
德雷克在初次成功打劫后,慷慨地为英国女王提供了二十六万三千七百九十英镑的分红,这笔数目竟超越了英国王室一整年的财政收入。
英国女王册封海盗德雷克
正因如此,伊丽莎白女王甫一踏上《金鹿号》战舰,便破例将农民之子德雷克册封为爵士,皆因目睹船舱内自西班牙人手中掠夺而来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心中喜悦难掩。
(英)肯尼斯·O·摩根所著《牛津英国通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美)道格拉斯·诺斯 所著《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英)G.R.波特 所著 新编剑桥近代史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因此,假如我们穿越回1588年,那正是历史上的万历十五年,正值西班牙无敌舰队气势汹汹地驶向英吉利海峡之际,你认为历史的轨迹会如何偏移呢?
所以当我们回溯往昔,忆及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曾对英国女王使者断言:“任何时候押注西班牙落败,均非明智之举”之时,你可曾斟酌过,这番话的分量,与当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相同表述相比,究竟哪一个更加沉甸甸?
鉴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这番言论,是针对世界排名第二的强国而发,反观历史上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他的那番话却是向欧洲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所述,你不觉得,这已是铁一般的事实了吗?
正如当下,几乎所有人都对美国的失败持怀疑态度那般,回溯至彼时,也绝少有人预见到西班牙的落败,毕竟它曾是一个辉煌鼎盛的帝国!
然而,历史昭示我们,没有哪个帝国能够不败,也绝无帝国可以永恒不朽。
雄壮的波斯帝国陨落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之手,辉煌的罗马帝国遭受了蛮族的侵袭,奥斯曼帝国逐步萎缩,蜕变为了土耳其,而伟大的中华帝国,亦曾一度濒临被列强分割的险境。
月圆难有十日满,花开难保百日鲜,长江水涌推新浪,旧浪消逝沙滩边,此乃历史之真谛也。
事实上,西班牙的衰败并非源于无敌舰队的毁灭,因为那场战役本身就蕴含着诸多偶然因素,并且不久后,西班牙人迅速重建了舰队,使得英国人接连受挫,最终双方选择了和解。
西班牙人继续维持了一百多年的超级大国地位,但自此之后逐渐步入了衰落的轨迹。究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西班牙的真正衰败呢?
实际上,我之所以说西班牙曾是世界强国,依据的是史学界早已达成的共识。
西班牙衰落的第一个原因,钱来的太容易了。
倘若一个国家仅仅依赖于从山中挖掘金子与银子,那么它便会丧失积极推动商业与工业发展的驱动力。
西班牙历来是一个工业实力雄厚的国家,其造船技术在欧洲独占鳌头,尤其武器制造业尤为先进。加之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穆斯林统治时期所传承下来的习俗,使得该国的商业与手工业同样繁荣昌盛。
然而,随着美洲白银源源不断地涌入,西班牙国内物价陡然飙升,劳动力成本急剧攀升,导致各行各业的竞争力也迅速减弱。
加之手握财富且掌控了全球的主要航运线路,西班牙便在世界各地大肆采购,此举反而对本国的制造业造成了进一步冲击,从而让生产成本更为低廉的荷兰与英国间接获利,收获了它们最初的资本积累,为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石。
然而,西班牙逐渐失去了其制造业的支撑,这一变化导致了失业人口激增,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也随之急剧增多。
所以,大量来自美洲的金银,是促使西班牙走向衰落的关键因素。
因此,当一个国家强大到仅需启动印刷机便能生成财富时,这实则未必是件益事,毕竟,谁会愿意在掌握了如此便捷的赚钱途径后,还继续忍受996的工作节奏呢!
瞧瞧当下的美国,难道不也是这番景象吗?自疫情肆虐以来,特朗普政府便大肆开动印钞机,而拜登接棒后,更是愈演愈烈,仿佛对此类行为上了瘾,这或许是人性使然,无可奈何之事。
故而当上帝为你敞开一扇窗时,或许他也悄然关上了一扇门,想来这便是他永恒的公平之道吧。
西班牙衰败的第二个缘由,在于它倚仗自身实力强大,过度插手他国事务。
因此,法国强盛之后便意图攻打法国自身(此处逻辑上应为“其他国家”,但保持原句形式改写),英国若不顺从,它便计划征服英国。任何敢于出头之人,都将面临它的制裁。这些连绵不绝的战争,即便是依靠从美洲源源不断运来的巨额白银,也无法填补其庞大的开支。
西班牙人为维护政治正确,严禁任何异见者崭露头角,他们视所有非天主教信仰者为敌,凡是不信奉天主教之人,皆为其对立面。
故而,西班牙凭借其强大的实力,频繁插手他国内政,起初是为了对抗信奉新教的荷兰,随后又深陷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这一连串的战争,最终使得曾经世界上最为富庶的西班牙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在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统治时期,国家甚至多次面临破产的困境。
这些捍卫国际“公理”的冲突,耗费高昂,收益甚微,表面上赢了声望,内里却损失惨重,实在是平添纷扰之举。
再者,身边小弟众多亦非益事,身为大哥势必要为小弟出头,随之便不由自主地陷入与自己利益全无干系的争端里,代人受过,挨板砖,弄得自己满头是包。
为何西班牙人会一再卷入意大利的战争,以及德意志诸侯间的纷争之中?多数情况下,他们乃是受到盟友的牵连,被赋予了几个虚名后,便懵懵懂懂地成为了他人手中的棋子。
当然还有第三条、第四条等原因……我在此就不逐一赘述了,若想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不妨参阅以下书籍。
(英)G.R.埃尔顿主编之《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宗教改革1520-1559》,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陈晓律等人所著的《自15世纪起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轨迹》,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王加丰所著《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美)斯诺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朱凯所著《金阙风雨——西班牙王室》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Henry Kamen's "Philip of Spain," published by Yale University.
因此别妄想成为领袖便能尽享荣耀,很多时候那不过是个陷阱罢了。
你看今天的美国,不是也干着同样的事情吗?
攻击伊拉克,侵袭阿富汗,进击利比亚,涉足乌克兰局势,搅动叙利亚内战,围困伊朗与朝鲜,四处挑起颜色革命,竭尽全力遏制中国与俄罗斯,自冷战终结以来,从未停歇一日。
这些四处征战的行动,究竟为美国带来了多少实质性的好处?除了树立起越来越多的对立面,其余的成果恐怕连美国人自己也难以道明。至于美国人在管理国内事务上的手段,也越来越趋近于西班牙人的做法,那就是不停地印制钞票,因为似乎没有其他方法比这更简单且有效了。
故而其结果无疑重蹈了昔日西班牙的覆辙,除了让当下的美国背负沉重的债务,制造业流失海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分裂加深之外,至于还有什么益处,恐怕只有天知道。
因此,特朗普是个有洞察力的人,他期望美国能从全球事务中抽离,避免扮演那个众矢之的、费力却无好评的世界警察角色。
然而,他无法阻挡历史的洪流,帝国的轨迹自有其固定的方向。所以观察拜登执政以来,他所采取的措施,实质上又将美国带回了那个得不偿失的旧模式之中。
帝国缘何走向衰败?答案就是这般,帝国就是这样一步步被拖垮的。
既然西班牙的历史进程有其挫折与失败,那么同样踏上类似道路的美国,为何就注定不会遭遇同样的结局呢?小小的英国曾一度称霸全球,那么为何拥有更为深厚底蕴与潜力的中华大国,就不能实现再次的辉煌崛起呢?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因此,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中国的外交人员复述了历史上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对英国使者说过的那句相同话语时,我猛然间回忆起了这段往事,不禁哑然,随即提笔写下了这篇短文。
#图文创作激励计划#
相关资讯
